首 页  |  杂志概况  |  封面人物  |  名家风采  |  艺苑杂谈  |  名家鉴赏  |  人物推荐  |  收藏天地  |  文化资讯  |  名家工作室  |  名馆推荐
 
 名家鉴赏
   · 名家鉴赏
>>更多
 
 
  • 中国艺术博览(201802)
  • 万福攸同郭子良书法集
  • 中国艺术博览(201712)
  • 中国艺术博览(201702)
 
 杂志订阅
查看往期
在线投稿
联系我们


  首页 > 名家鉴赏 > 名家鉴赏
 

嚼得菜根 做得大事 ——浅论近现代教育改革者李瑞清

文/胡越

圈子里总有些怪象让人啼笑皆非。在潘家园闲逛的时候遇见一位自称欧阳中石弟子的中年人,出手的字画也是草草江湖水准,竟也有人争相购买。如此这般,倒让我想起一位“妖人”。笔者浅薄,称他为“妖人”纯粹是人云亦云,也不知他“妖”在何处,只知他与吴昌硕、曾熙、黄宾虹并称“海上四妖”。此人便是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,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,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——李瑞清。

“李瑞清”这三个字出现的时候,后面经常跟着“张大千的恩师”。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(台湾三大博物馆之一)在2010年4月举办了“张大千的老师——曾熙、李瑞清书画展”。新闻多以“老师要靠学生扬名”为标题,一时间,此等碎语甚嚣尘上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对于师长来说虽是好事,可这样胡乱对比嫁接,李老爷子恐怕是要生气的。

梅石图.jpg

李瑞清   《梅石图》

张大千曾写过《我的老师曾农髯和李瑞清》一文,其中道:“我们曾老师讳熙,字子缉,别号农髯;李老师讳瑞清,字仲麟,别号梅庵,又叫清道人。我拜在两位老师门下,学习书法。外间传说我学画,这是不确的。”文章写得非常清楚,张大千是师从曾熙、李瑞清,可学的是书法,且终张大千一生,其书法艺术都未曾超越他的这两位书法恩师。只不过在社会的演变中,张大千的社会能力凸显,名扬四海,要知道,清末民初的李瑞清,那也是名噪一时,只是在风云变幻的世界里,逐渐被人遗忘,也就头几年李瑞清作品价格有些浮动才又重回大众视野。

我写过很多一生执着于科举考试,为心中的光耀门楣、改换社会地位思想所累的艺术家,他们大多数官场失意、悲苦愤懑,却在艺术上焕发出无尽光芒。在李瑞清的一生中,我却未曾看到这样的情感。李瑞清的一生说不上传奇,短短五十余载的生命,历经王朝覆灭,人生道路由盛转衰,但他的豁达与清笃,让他苦难的生活焕发出耀眼的光芒。他的众多称呼里,我十分喜欢“李百蟹”与“清道人”。

古往今来,喜爱螃蟹的文人雅士可谓多不胜数。明代山水画家沈周所绘水墨写意画《郭索图》(注:螃蟹又名郭索),以淡墨画蟹壳、蟹脚,焦墨画爪尖和蟹壳凸凹,浓墨渲染双螯,勾画出螃蟹骄横而又可爱的模样。著名画家徐悲鸿喜欢螃蟹也是出了名的。他就曾说过:“鱼是我的命,螃蟹是我的冤家,见了冤家不要命”。而李瑞清也是嗜爱螃蟹的,到了什么程度呢?据张大千所述:以前艺林传说清道人“日进百蟹”,这件事我知道,实际上还不只此数。有位同学知道老师爱吃螃蟹,一次送来三百只蟹,老师两天就吃完了,不仅蟹黄,连爪子肉都吃得干干净净,确数,一天就吃了一百五十只。

鱼.jpg

李瑞清   《鱼》

后来,李瑞清穷了,因为没钱买螃蟹,居然望梅止渴起来,画了一百幅蟹图,聊以解馋。事情传出后,其好友冯秋白特购阳澄湖大闸蟹三筐,匆匆赶到李家,意欲换百蟹图中的一幅,谁知这李瑞清一见螃蟹就兴奋,激动之余竟把一百幅蟹图全部赠给冯秋白。从此,李瑞清就有“李百蟹”的外号。

这论吃螃蟹画螃蟹,就服“李百蟹”。其实就吃螃蟹这件事,足见李瑞清的品性,他最高官阶是二品,江宁布政使,但是却豁然不做作,吃螃蟹的那股子劲儿还真像螃蟹。

李瑞清的父亲李必昌,字慕莲,号益生,又称荣禄公,在湖南为官三十年,曾任长沙司马摄武陵县令,李瑞清从小在长沙生活,“少治《公羊》学,为文学司马迁、范蔚宗,诗宗汉魏古直苍凉……”其高祖李宗瀚是清乾隆、道光时期著名书法家、鉴赏家兼收藏家。李瑞清虽出生于官宦人家,但祖业不算丰厚,父亲算不上大官,也就一方父母官。1891年,李瑞清在湖南参加乡试,因不合乡籍被注销。1893年回原籍参加江西乡试中举,1894年中进士(另说是光绪二十一年进士),选为翰林院庶吉士。1905年分发江苏候补道,署江宁提学使,1905-1911年任两江师范学堂(1950年更名南京大学)监督,即校长,1906年正式上任。 并一度被委任为江宁布政使、学部侍郎,官居二品。这样的人生轨迹是符合封建社会的官二代轨迹的,从出生到念书再到举人进士,踏上仕途,老老实实做官。

演庐.jpg

李瑞清   《演庐》

李瑞清是非常有才干的,不仅仅是指传统文人的才识,他的见识与胆魄是那个时代多数文人所没有的。李瑞清上任后,分析问题,大力改革,他亲赴东瀛,聘请日本教习传授西方科学和近代工艺。创设图画手工科,设立画室及有关工场,并亲自讲授国画课,增设音乐科,培养了中国最早的近代美术师资和艺术人才。针对东南地区急需任课师资的实际情况,广延名师,并在学堂增设选科、补习科,附设中小学校。创办短期的留学预备学堂,输送了一批青年学生去美国深造。提倡国学、科学、艺术不遗余力。他团结同仁,大兴土木,广建校舍;改革学制,添置设备,增设科目,开办“公共科”“分类科”;在李瑞清的悉心主持下,两江师范学堂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第一学府。声誉卓著,学生成绩为江南各高校之冠。名师汇集,著名学者如柳诒徵、刘师培、夏敬观、姚明辉、雷恒、萧俊贤、松本孝次郎皆执教于此。并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的学者、专家,如生物学家秉志、教育学家廖世承、戏曲史家陈中凡、艺术教育家吕凤子、国画家张大千、书法家胡小石等。

不过,这时候的清王朝已经摇摇欲坠,再也没有能耐为这一方的官员作庇护。1912年,辛亥革命爆发,李瑞清没焐热的官饭,就在历史的洪流里一去不复返。李瑞清辞去三江师范学堂监督(即校长)职务。离校时,见有些学生衣衫褴褛,生活贫困,心中十分痛苦,随即卖去自己的车马,将钱散发给贫穷的学生,两袖清风,飘然而去。

3.jpg

李瑞清   《临李鱓小品》

历史说来简单,咀嚼起来总是充满无可奈何的悲戚。一个"视教育若生命,学校若家庭,学生若子弟",有着雄心壮志的李瑞清,要放弃教育,这是怎么样的一种抉择。

不过在革命浪潮高涨的时候辞职,也成为了当时乃至后世之人对他的诟病,很多评论述说里,他辞职的行径被看做是对清王朝的愚忠。

我认为这其中是有误解的。我们从李瑞清的一生经历来看,一个能够大刀阔斧改变教育,赴东瀛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知识的人,并不会是思想腐朽的老古董。从辞去校长职务到日后的行径来看,他是不主张这样的革命。这是什么样的革命呢?

鲁迅谈到“咸与维新”,就是“革命了!同去!同去!”搬了宁式床,戴了银桃子,这就革命了?1925年4月,鲁迅在给许广平的私信里写道:“总要改革才好。但改进最快的还是火与剑,孙中山奔波一世,而中国还是如此者,最大的原因还在他没有党军,因此不能不迁就有武力的别人。近几年似乎他们也觉悟了,开起军官学校来,惜已太晚。”从鲁迅的信中我们不难看出那个时代的动乱,革命的软弱。严格意义上来说,辛亥革命是一场改良运动,但这个改良,又处在新旧交替、中西冲突的背景下,因而又与一般的政治改良不同。它掀起了社会的骤变,而在骤变之中的人,还没来得及适应接受,并且,有远见之人也定不会沉溺于这样的接受之中。

21.jpg

李瑞清作品

回顾辛亥后的中国政坛,前清督抚转个身盘了辫子就是督军,内阁总理大臣做大总统,驻外使节原地不动,尚书侍郎变为各部会总长,地方上更不消说。缪荃孙就说,“亡国未有如此之易者。”隆裕太后诞辰,民国政府派遣国务员前往朝贺,去故宫个个熟门熟路,都不用带路的。其中仅有一人系贡生未入仕,余则皆为前清旧臣。别的不说,堂堂民国大总统徐世昌,副总统冯国璋,居然就是怀念前朝的遗老领袖。徐世昌经常去看望溥仪,领了封赏还要写在日记里,“蒙恩赏”。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,善后委员会赫然发现多封徐世昌谢恩的亲笔原函。

像李瑞清这样的人物,即便在这个动乱的时代,也不会屈服的。他并不是坚持清朝统治才是正统的愚昧之人,否则张勋复辟,要再起用他,也不会遭到拒绝;但他也并不是随波逐流的庸俗之人,要不然何必力拒民国之官。

民国之乱,堪比五代。对李瑞清这类的知识分子而言,乱世之乱,不是兵连祸结,而是纲常沦丧。章梫就说,“三纲扫地,人类将尽,不止为六朝五代乱,未可猝定。”辜鸿铭更认为中国受法国雅各宾派过激思想影响,厚颜薄耻成为常态。帝制时代的道德情操被一扫而光,并认为这才是真正的“黄祸”。辜鸿铭批评袁世凯对清室背信弃义,直接毁弃了中国人原先的廉耻心与责任心,也破坏了政教与文明。所以李瑞清留发,拒用民国年号,自诩“清道人”,与民国誓为敌,但也不参与复辟,这并不是以清朝为本位,而是以“纲常”为本位。在李瑞清眼里,这是文化的而非政治的。因为不论是袁世凯复辟还是张勋复辟,或者是民国时代,都是罔顾伦理纲常,对于前清遗民来说,这是一种认同价值的矛盾。

李瑞清做人磊落,傲骨铮铮,离官不离教育心,变卖家当救济穷学生,两袖清风寓居上海,以卖字画为生,养活一家老小近四十口人。

如果说他社会能力不好,我是不信的。养活近四十口人的家庭,放在今天,大家伙得争先恐后去跳楼吧。只是,最初的时间里,他的字画并不好销售,日子过得窘迫无两。后经人提点,上海喜欢奇怪的字画,所以开始抖动用笔,作一些奇怪的作品销售。这也是在艺术上最为后人诟病的事。马宗霍在《霎岳楼笔谈》中点评:“清道人(李瑞清)自负在大篆,而得名则在北碑,余独爱其仿宋四家,虽不形似,而神与之合,其行书尤得力于山谷,晚岁参以西陲木简,益臻古茂。然不无矫揉造作之处,世人不求深造,一意颤抖效之,古意全失,遂成诟病。”也正是所售作品以奇怪的抖字居多,后人在初学书法之时,一味追求抖而忽略正统根基,导致走向邪路,所以世人评价他的艺术水准时,难免受影响。

0.jpg

李瑞清作品

李瑞清能诗善画,尤精书法。他自幼刻苦学习书法,对殷墟、周、秦、两汉至六朝文字几乎都有较深研究。尤最为可贵的是,李瑞清在书坛上主张与康有为相反。康有为扬碑抑帖,而李瑞清非常的客观,可以说是跳出书法谈书法,虽重碑却不贬帖。李瑞清作书,笔力雄厚,崇尚法度意趣之美,以篆隶笔法入北碑,最后“纳碑入帖”,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,字写得遒劲、生涩、疏朗、有金石味,笔道老辣而富有古意。与“南宗”的曾熙流丽圆融的书风,形成较强烈的对照。

李瑞清讲究“以书作画,以篆入画”。他在《梅石图》上自题:新枝殊烂漫,老干任曲蟠。一种钟鼎篆,勿作画图看。他以篆的运笔将梅树的老杆虬枝刻画得淋漓尽致,用笔既拙又锐,强调画的书法性。还在画梅的题识上说:酒后戏以钟鼎笔法写此古梅一枝,观者当於武梁祠中求之耳。他以书入画追求格调高古,是为了寻求当时绘画所没有的意境。而他自己也强调:此石此梅乃吾篆分之蜕形耶,勿作画图看。所以,其实看李瑞清的书法水准,不妨通过题画字,入画线条来观摩一二。

李瑞清在中国美术教育界影响深远。李瑞清寓居上海后,以亲授书法和绘画招收门生,当代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于1919年正式成为李瑞清的入室弟子,在案前研磨学书;作为李派传人的金石书画家李健(与李瑞清时有“大小李”之称)的艺术成就,更得益于李瑞清的悉心培养;文学家、书法家胡小石,亦是在这一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世人评说李瑞清诸多学生中有“三高足”,即李健、张大千、胡小石。李派书学熔铸古今,金石韵浓,深受时代所追崇。20世纪三十年代,由曾熙、李瑞清的学生组成“曾李同门会”,会员中除“三高足”外,江一平、张善孖、马企周、蒋国榜、姜丹书、江万平等人都是当时著名书画家、学者,他们对李派书风极力推崇。吕凤子、姜丹书、凌云超、程十发、吴白匋、游寿、范存忠、徐悲鸿、刘海粟、吴冠中、靳尚谊、潘天寿、丰子恺、齐白石等等具是他们的弟子或再传弟子,近现代书画名家受李派影响可谓不浅。

不论是为官还是为民,李瑞清都从未丢弃自己的教育理念,正所谓“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”,李瑞清作为艺术教育史上一位有功绩的先驱者,已为世人所公认。

"嚼得菜根,做得大事"是两江师范学堂的校训,我认为,这也是李瑞清一生的真实写照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李瑞清01.jpg

李瑞清 (1867年-1920年)名文洁,字仲麟,号梅庵、梅痴、阿梅,自称梅花庵道人,喜食蟹,自号李百蟹,入民国署清道人。江西省临川县温圳杨溪村(今属进贤县温圳)人。清末民初诗人、教育家、书画家、文物鉴赏家,与吴昌硕、曾熙、黄宾虹并称“海上四妖”,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,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,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。



关键词:
评论加载中...
内容:
评论者: 验证码:
  
 
中国艺术博览杂志社 版权所有
电子邮件:929407417@qq.com
电话:010-63012099
地址:北京西城区琉璃厂西街57号207 京ICP备16026328号-1